咨询电话:021-68506586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吸水纸

吸水纸

钱嘛该花花但必须教会娃怎么才叫“钱花得不亏”

来源:leyu乐鱼全站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5-23 03:44:33

产品详情

  我是真爱买,年轻的时候最出名的就是,“全部资产”就是一整面墙的鞋子和包包。买过、月光过,当妈后回看自己当年的消费弯路,就更加明白一件事:

  一般过了2岁以后的小朋友,就会开始提“买买买”的要求了,我觉得,毫无原则地满足或者简单粗暴地“骗”娃家里没钱都不是培养财商的好办法。

  我的消费观:财商一定不是压抑自己什么都不买,但需要学会区分“需求”和“欲望”。

  照顾好自己“需求”之后再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这是我会渗透给小D的第一条金钱观。

  小 D 3 岁时,一进玩具店,看到娃娃就想抱着走,看到球了又要抱,从这一段时期开始,我就能开始引入,“我需要”(需求)和“我想要”(欲望)的区别。

  我需要床,因没有床我们就无法休息,就会不舒服; 我也需要甜甜圈,不然我会饿; 那甜甜圈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吃的吗? 嗯。。。好像不是 什么才是我们每天需要吃的,让我们不饿的呢? 米饭、面条、牛奶。 那你是需要甜甜圈还是想要甜甜圈呢? 嗯,需要。

  需要注意的 是,“需求”和“欲望”的区别并没有绝对的对错,谈论这一个话题的关键不是把我们的消费观强加给孩子,而是开启这样的思考和对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会慢慢调试,找到比较合适他们的金钱观。

  毕竟我们非要说,只有买需要的才是对的,买想要的就是浪费钱的话,太容易打自己脸了,想想那些年为双十一、618熬的夜,冲动买下的去旅游的机票吧……

  聊完了上面的话题,孩子还是总想买买买,或者想要的东西太贵了,父母该如何正确地处理呢?

  我个人是不主张打压孩子欲望的,尤其不要把自己不想花钱,变相包装成“为了孩子好”来打压。

  本来只是“买”这件事,却上升到了对“孩子”这个人的评价,看似为了孩子好,但却是在孩子心里敲开了一个“匮乏感”的大洞。

  当然我也不建议我们大家无休止地,甚至超出消费水平地去满足孩子。其实,每一次孩子的开口想要,都能看成一次成长的机会,学会怎么和欲望相处。

  如果你真的不想给孩子买,那么就告诉孩子真实的理由,可以是,家里类似玩具已经有了、妈妈觉得太贵了、今天出门就是买菜,没打算给你买玩具。

  而归根到底,我们拒绝孩子购买玩具的第一位理由通常是预算问题。 如果是金额小的东西,可买可不买的,可以和孩子说,我们先拍下来,等待会逛完了一圈,我们把所有喜欢的都看一遍,只选一样。

  如果孩子想要的是一些超出预算的“大件”,那就能和孩子制定到愿望清单里,告诉孩子,下一个节日或者生日,如果还喜欢就去买回来。

  孩子也许会因此哭闹,但这个的解决方法和我们管教引导孩子的任何方式都是一样的——坚定原则,共情安抚,事后复盘。

  一方面让孩子意识到,这样一个世界的现状,并不是所有东西他想要的都能立刻得到,学会等待,这对孩子成长有益。

  也给了孩子一个学习控制冲动的机会,有时过几天再去看这个愿望清单,也许就发现了自己并没那么想要了。

  我们网购的的时候,看到想要的先加购物车,过几天再看看,也许也会不想要了,道理都是一样的。

  “效用”是微观经济学的概念,意思是消费的人对于服务或者商品的消费的相对满意值。

  双十一这类大促活动刚开始那几年,我也是连着好几天熬夜,看活动计算折扣。有时为凑单,还总是去买一些我以为“也许会用到,但其实用不到”的东西。

  我们认为自身“赚到”了,但熬夜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真正少花钱并没有成正比,而且还买了更多不是必需的东西,反而是额外付出,这就是效用很低。

  但人的本性都是爱占便宜的啊,这是我深刻认识到的,所以觉得更应该从小让小D有这个概念。

  我们曾经去吃汉堡,我和她已经决定了买两份套餐,结账时收银员说,现在这个汉堡,第二份半价,问我们要不要来一份。

  有优惠肯定要来啊,但后来我们两个人为了吃下那个额外的汉堡,都吃撑了。本来很愉悦的一顿饭,也变得不好吃了。

  我本来好喜欢吃这个汉堡的,我们也期待了很久了,为什么今天吃完一点都不开心,反而觉得很不舒服呢? 我们吃太多了,你看我们的肚子。 嗯?不是越多越好的吗?

  这句话说出口,小D就沉默了,我认识到她的小脑瓜在思考。等了一会,我告诉了她我的答案:

  当我们拥有了超出我们应该的东西后,这样的一个东西就是负担,而不是快乐了。 比如,吃一个汉堡刚刚好,我们就会很开心,但为了优惠再去买一个汉堡拼命吃下去,我们都会不舒服。 再比如,有两个娃娃,你会很开心。但如果有一屋子娃娃,你就不会开心了,我们都会犯愁,娃娃住了我们屋子,我们住哪里啊?

  拥有“效用”这个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每个人更全面地评估,什么才是真正“赚到了”,花得值!

  没有零花钱的时候,娃想要什么,他们只需要说服大人。 而有了有限的零花钱后,娃想要什么,要说服的,就是他们自己了。

  那几岁开始给娃零花钱好呢?我看过各类财商启蒙书籍里提过给孩子可支配零花钱的年龄最早是4岁。

  这一点,我个人建议不要太教条,毕竟每个孩子的金钱观成熟度不同,当孩子拥有“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的概念之后再引入更好。

  至于一次零花钱给多少,每个家庭消费习惯不同,可以自己定,我建议 是能至少买到一个孩子自己喜欢的小东西,(比如,娃最喜欢的麦当劳的甜筒冰激凌是5块钱,你就给他至少五块钱以上的零花钱)。

  实际消费的时候,可以给娃一些小面额的现金,花的时候,把钱一张一张地给出去,每给一张,权衡、思考的次数也会越多,就越深刻。

  我是在小D大概4岁开始,从每年的压岁钱里留有一部分作为她自己的消费,那就是她自己的钱。(一份存,一份花,一份做公益或者送感恩礼物)

  还记得她第一次拿到钱巨款(10美金),冲进超市就抱了两大包饼干回家(包装大很有诱惑力),打开吃了第一口,发现很难吃,就浪费了。

  我当时没有去教育批评她,而是带着她做了一个小游戏: 把家里值10美金的东西都找出来,放到面前看一看,10美金还能买什么。

  于是她就发现,原来10美金可以买那么多其他的好东西,比如好几瓶酸奶、一个她很喜欢的毛绒玩具、两本绘本、两块巧克力……顿时就觉得后悔了—— 直呼“早知道我就不买这个了!”

  有了这种“惨痛”的经历,比说教一百遍更管用,从那以后,她就明显有了比较意识,自己会做一些价值判断,当然,面对她当下最爱的东西,仍然会义无反顾地觉得值。

  但我觉得没关系,引导孩子思考,并不意味着非要把我们的价值判断强加,而是引入觉察。

  值不值这件事,并不是完全就是非黑即白的。做金钱的主人,就意味着让钱带给我们快乐,而不仅仅只是表面的“值”。

  这也是我对小D的财商启蒙之一,从小帮助她明白内心的价值排序,一个人可以明白自己要什么,并且用自己的钱去争取自己想要的,那就是幸福。

  在生活里体验过花钱、讨论过怎么花以后,就可以再进一步——跟娃说说,钱是怎么赚到的。

  如果直接说:赚钱的本质是创造价值,提供服务,而且这些价值和服务恰好是别人需要的,这样其实挺抽象的。

  不如大家发工资的时候,顺便和娃聊聊,自己的工作,跟娃说说妈妈(爸爸)是做什么的,我们为社会提供了什么价值,所以赚到了这笔钱。

  我们双十一买东西,付钱给了商家,其中一部分就是给快递公司的,因为他们负责把货物送到我们家;

  小D去游乐场玩,妈妈是需要交门票费的,这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给游乐场的工作人员的。 他们要维护场地的整洁和美观,让每个项目都能安全运行,让游客们能玩得开心又安心,这些就是他们创造的价值和提供的服务。

  但同时,我也会和她强调,哪怕我们是“花钱”买了他人的价值和服务,我们仍然需要表示感恩和尊敬。

  为什么每个人都在付出,但得到的报酬会不一样呢? 这一部分是取决于我们创造的价值和提供的服务,能不能被他人替代?比如有一些事情,大部分人都会做,做这件事获得的市场报酬就会比较低。 当然并不是说做这件事就不好,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报酬都是好样的。但我们始终要记得,让自己值钱,让本事长在自己身上,这永远是最保值的。

  当然光是说,肯定不够深刻,有机会的话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验下,怎么赚到钱。

  ②然后要评估玩具的价值,定多少价才合适。明白了不是支个摊,坐在那,钱就会来的;

  建议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按照上面三步做策划,但不要干涉孩子,代替他们做出决定。而是在复盘时,和孩子讨论,你调整了方法后,赚得更多了吗?想要赚到更多钱,还可以怎么做呢?

  最后,赚来的钱我也会让孩子自己支配,这个过程中,他们既感受到了收获的快乐,也能切身体会到“一丝一缕当知来之不易”的深意。

  不知不觉又写了好多,财商教育这件事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希望,我们不只是停留在教会孩子认识货币,或者一味地省钱上,财商的背后,其实是:

  让娃学会如何做选择,如何和钱做朋友,如何让钱成为我们变得更加自由的工具,让我们更幸福地生活啊!

  这篇写在双十一期间,是不是挺应景的,哈哈哈。文章分享的这些,能够说是我自己的消费观了,花钱是为了开心,省钱也还是为了开心。

  而且能让财运更好的方式是,不要内耗,千万别花钱了然后谴责自己,也不要省钱了然后埋怨,不要让花钱/省钱都变得不开心。

  对了,昨天的斯凯奇专场的优惠力度,大家是不是都把握住机会薅羊毛了?今天的第二条推送是这个月咱们的团购计划,大家记得去看看。如果正好有需要的东西,这个月入手非常合适呢。

  我昨天早班飞机出发,来到了广州的斯凯奇总部。今晚,我会在斯凯奇的品牌直播间做一些内容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