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68506586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百科

技术百科

金华三县市联手重拳整治锡箔业

来源:leyu乐鱼全站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18 21:55:16

  锡箔,又被称为殡葬文化的附件。2005年1月27日,农历岁末年终。上海《新民周刊》刊发的一篇报道犹如在浙中的金华地区抛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在这篇题为《铅毒猛于虎:浙江铅虎调查》的报道中,作者通过详实的调查揭示了金华的永康、兰溪、浦江等地繁荣的锡箔生产业背后严重的铅污染问题。

  2005年2月25日,金华市政府副市长王挺草在看到报道后紧急召开了金华各县市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会议,一场整治锡箔产业铅污染的战斗就此拉开序幕。

  周老汉的家坐落在岩下村头,阴暗而潮湿,正是中午时分,走进门就见他一家老小五口统统在抹锡箔,三个孩子都是女孩,最大的13岁,最小的9岁。

  因为要保持室内温度,门窗密闭,屋内弥漫着强烈的“铅臭”,令人欲呕。看他们操作,发现用手指挑锡箔的一瞬,一定要同步用口气轻吹。

  “锡箔疮(注:一种恶性皮肤病),村里什么人没有生过?大热天抹锡箔,哪有不生疮的?”周老汉说着满不在乎地撸起衣袖,我们立刻看见一手臂的疤痕。

  村尾的王老太已75岁了,看不清锡箔纸了,但是照样监督四个孙辈抹锡箔。最小的孙女才8岁。黑暗的屋内,那股“铅臭”比周老汉家还浓。老太太说,一个成年人,手脚利索的线点收工,去掉午饭和晚饭的休息时间而不停地干,一天应该能完成2000张。邻村有个17岁的姑娘,手脚特别快,一天可以抹3000张,可惜得了贫血症,去年就死了。

  近年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了2000多名多动症患者,血铅检查的结果,发现70%以上的孩子体内铅含量明显超标,属于铅中毒。

  据悉,这一些孩子大多来自浙江中部,追溯到他们的父母,很多人从事铅行业(冶金、蓄电池、含铅锡箔业等)。(摘自北京青年报、新民周刊)

  朱明生,浦江县花桥乡朱桥村箔农。3月10日下午,在朱明生那40平方米左右的锡箔加工作坊中,这位腆着微微隆起的啤酒肚的中年男人向记者回忆起他20年的箔农的获利之道。

  %朱明生是浦江最早一批锡箔的生产者之一。据他回忆,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与村里的几位年轻人在萧山和绍兴等地发现了这个能赚钱的行当。

  “当时锡箔纸完全靠手工操作,10公斤重的锡锭,最终要被敲打成0.008毫米的锡箔,是需要一定技术的。”朱明生说,当时生产锡箔,需要从萧山和绍兴请老师傅,每天按件计酬。

  “那会利润好啊。”朱明生有些神往地说,当时由于加工户不多,竞争不激烈,锡箔价格绝大多数都是漫天要价。“三四分钱成本的一张纸,有时候可以卖到六七分,利润可以高达100%。”

  到了90年代之后,随着朱明生等人的陆续发家致富,锡箔制作逐渐在当地流行,利润则有所降低。

  但朱明生还是表示,“二三十万不敢说,这几年一年赚个十来万是没问题的。”到2004年底浦江开始整顿锡箔业之前,朱明生慢慢的变成了拥有20个外地打工者的小老板。

  金华各地开始做锡箔业整顿后,原料价格,尤其是锡锭价格大大上升,成品价格也因为缺货一路攀升。正因为如此,记者在几天的调查采访中,在兰溪和浦江一些农村依然可见少数“顶风做案者”。

  “锡锭价格原来是九块五一斤,后来因为去年永康整治小冶炼,价格涨到了24块,现在一整顿,这两天已经涨到了27块钱一斤,还不包括运输费。”但即使如此,朱明生算了一笔账后和记者说,现在的成本大概在4分钱左右,出货能卖到5分钱,仍旧有20%的利润率。

  “现在大概是5.4元一捆,一捆为2000多张。”朱明生和记者说,一开始的时候,当地人自己用山上的竹子做黄裱纸,“后来竹子快砍完了,就到江西那边去买纸。”

  朱明生说20年来自己从来就没为锡箔纸的销路担过心,“每年的清明和冬至是两个旺季,中间淡些,只要中国人的老传统一天不变,这东西就不会没有市场。”

  朱明生家生产的锡箔纸销路很广,上海、无锡、苏州、宁波等地均有客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到村里挨家挨户收购,自己都不用出去找买主。”

  当然并不是所有箔农都满足于赚制箔的辛苦钱,随着锡箔行业的发展,“二道贩子”也应运而生,兰溪横江镇甲山村的陈建生就是这里面的代表人物,他通常每周组运5-10吨锡箔到江苏、上海,一车能赚上三五千元。而据当地的箔农介绍,一位姓郭的苏北人,靠收购锡箔,再通过义乌的市场贩卖到各地,年收入至少有几十万元。

  锡箔业最广大的从业人员,是通过锡箔业主发包来加工的普通农民。在锡箔制造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抹锡箔”是最常见的发包工序:到老板那里领来一叠黄裱纸,一叠锡箔,通过简单的工具将纸和锡箔抹在一起。按当地的市价,按千张九元计,即抹1000张锡箔纸,能够获得9块钱报酬。手脚快的,每天能抹3000张,收入也有30元左右。

  兰溪梅江镇副镇长应炳军也认为,之所以当地农村劳动力愿意冒着铅害危险从事锡箔加工,关键是从事锡箔加工收入相对于当地年均2000多元的收入而言有一定的吸引力!

  浦江花桥乡是浙中地区锡箔业的发源地,也是原浙江省锡箔行业协会所在地。据花桥乡企办张主任介绍,在花桥的朱桥等几个村子,近乎所有的农户,都以生产锡箔纸为主业,产品原销江苏、福建。“往年的这样一个时间段(清明前夕)进入花桥村,那肯定是‘千门万户捣箔声’。”

  张主任介绍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3月10日,记者在朱桥村村口看到,几位农妇正百无聊赖地围坐一起玩扑克,屋里墙角码放着大堆的锡锭、黄裱纸等原材料,以及用麻袋装裹着的锡箔纸成品和半成品。

  根据浦江县政府企办主任张伟文介绍,浦江县农历年前开始部署对全市锡箔产业的整治,目前全县200余个锡箔纸加工点已全部暂停。同时县里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血铅检测,预计几天后能得出检测报告。

  兰溪的锡箔产业大多分布在在与浦江交界处的梅江镇。一项调查显示,梅江人口6万多,箔农数量不少于1万。

  兰溪市市府办副主任柳卫东介绍,有关锡箔业铅污染的消息传出后,兰溪市立即成立了多个职能部门组成的调查小组,到梅江镇做出详细的调查整治。在立即暂停所有加工作坊之后,兰溪市卫生部门慢慢的开始着手对从业人员进行分类(男女老幼),分程序(制造锡箔共有14道程序)进行抽血化验,并送金华、杭州等地进行血铅化验。“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弄清楚各道工序的铅污染程度以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为下一步的整治工作做准备。”柳主任说。

  柳主任和记者说,兰溪市一位主要领导亲口叮嘱他,一旦检验根据结果得出锡箔产业确实存在严重铅污染的,要坚决取缔,“在金钱与生命之间,咱们不可以选择金钱。”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永康农村,直接制造锡箔的加工户基本没,但兰溪、浦江几乎所有制作锡箔的原材料———锡锭,都来自永康的芝英镇。

  在这次针对锡箔业的整治中,永康市有关部门共排查出28家与冶锡有关的企业,都集中于芝英镇的各个农村。当地领导表示,要像当年整顿小冶炼一样整顿冶锡业。

  截至3月8日,永康市工商部门已对芝英镇山头下金家自然村一些作坊式锡、铅冶炼炉进行了。同一天,永康市卫生监督所部署了对28家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体检。

相关推荐